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22-06-17
1、材料特点
铸铁中碳和硅含量较高,部分碳以石墨状态存在,阻碍了氮的扩散,而硅在铁素体中形成硅铁,氮化时形成氮化硅Si3N4,也阻碍了氮的扩散。热处理多用炉有强大的电器控制系统西门子prc,应该会很好操作,一般都会有前室后室,后室也就是加热室,密封性要求良好,渗碳氮等。多用炉具有多层炉床的连续生产的热工设备,又称耙式炉或多膛炉。用于焚烧城市垃圾,焙烧有色金属矿粉,轻烧氢氧化镁滤饼及天然菱镁石矿粉等。氮化炉化学热处理: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,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,以改变其化学成分,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。所以铸铁很难形成很厚的渗氮层,渗氮时间需要很长时间。灰铸铁中含有大量的石墨,并有气孔、气孔等缺陷,在渗氮过程中机械地阻碍氮原子的扩散。由于铸铁在渗氮温度下长时间加热,会发生Fe3C石墨化,造成工件变形,降低基体性能,需要避免。此外,铸铁中的石墨往往含有油污和杂质,铸件表面粗糙和结构缺陷会导致铸铁氮化炉在加热时突然脱气,影响正常排放,因此铸铁零件难以清洗。铸铁氮化炉的预净化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过程。
2、原始组织
铸铁进行氮化炉处理前的基体可以组织为铁素体、铁素体+珠光体、珠光体或细珠光体(回火索氏体)。不同材料基体内部组织的铸铁经氮化炉后,其化合物层和扩散层厚度以及不同,扩散层硬度也不同。
球墨铸铁最佳氮化炉的基体组织应为珠光体,但球墨过大对球墨铸铁的整体强度有不利影响,成为渗层与基体界面的内部缝隙。
3、化合物层
氮化炉后的铸铁复合层由三相组成: si3n4和 si3n4。根据铸铁的成分和原始组织以及工艺条件的变化,各相的数量相应地发生变化。
铸铁氮化炉后的复合层硬度可达800 ~ 1100 HV,复合层厚度可达4 ~ 15 um以上。以球墨铸铁为例,铁素体基复合层厚度为8um,珠光体基复合层厚度仅为5um。可见铁素体基体有利于氮原子的扩散,所以也有利于化合物层的增厚。在高氮势的气氛中,珠光体基球墨铸铁还可以获得以相为主的厚的复合层,这可能与珠光体基体中的Fe3C参与相成核和高氮浓度梯度促进相生长有关。
4、扩散层
硅是氮化物之间形成一个元素,渗氮时形成Si3N4(硬度1000HV左右),尤其当铸铁中含Si、Mn、Cr、Mo、W、V、Ti、Mg、Ce及Al等氮化物以及形成中国元素时,扩散层弥散运动硬化作用效果进行更加具有明显。含Cr、Ni、Mo的高强度使用合金采用铸铁渗氮效果就是最好,而添加不同合金设计元素的球墨铸铁材料氮化炉效
果更加突出。